6.19.2006

感官之旅

觸覺,嗅覺,味覺,視覺,聽覺。如果要非不得已,要你只能留下最後一種感覺,你會留下什麼?我問了一些朋友,幾乎每個人的答案都相同:視覺最難放棄。這種問題似乎不太實際,不過可以稍微拿來瞭解一個人的基本需要。

答案相同,理由不盡相似。有人覺得視覺最有安全感,看到東西比其他的感覺更踏實。有人覺得視覺是其他感覺的基礎。當它看到別人在做其他動作的時候(比如「看到」鋼琴演奏,或者「看到」撫摸小貓),就可以重新回想起那份感覺。有朋友還加上評論說,可能看得到世界讓她比較有安全感,這樣似乎也洩漏了她的孤單...

不知道是不是過於理想化,我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聽覺。對我來說,沒有看到東西,還可以接受那種從心裡浮現形象的dream like feeling;但是沒有聽到聲音,似乎只能用想像地方式來過日子。在人群之中,聽到人聲鼎沸,似乎還是比晃動的人影更能夠感覺到在其中真實的情緒。有趣的是,這樣的答案也反應了我對於另一個人的感覺來自於說話和語調的需要。男人是視覺的動物,這終究還是沒有辦法逃避的;但是如果我只能看到外表而沒辦法聽到聲音,我似乎不能感覺到跟另一個人真正的情緒交流。

看來另三種感覺都被問答者忽略了。其實不然,觸覺的需求在只能打字的世界裡更加重要。性愛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觸覺,哈哈你試看看。味覺乍看也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對於每個人在不同城市裡都想體驗的獨特美食來說,味覺重要得不能輕忽。嗅覺最可憐,如果把題目反過來,問到最可以先放棄的感覺是什麼?大家一致都說是嗅覺。不過我卻覺得嗅覺是和環境最直接相連的感官。有幾次在捷運裡或者公車上,因為某個熟悉的味道而讓人心頭依凜的經驗?走過剛割過草的花園,或是吸滿了煙味的KTV房間裡,嗅覺是最直接貼近整個環境的氛圍的一種感官。

隨意寫著,想起數年前Dianne Ackman的名著「感官之旅」,似乎應該重新再拾來閱讀一遍。

6.11.2006

旅行需要陌生感和節奏

旅程太長,讓人覺得失去了原來出門遠行時的初衷。

旅行需要陌生感,用這個陌生感生活所以可以撿拾在出發地已經將要遺忘的自我。但是旅程太長的話,就會連原來想要尋找的動機都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