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008

馬蘭社印象


這是一幅昨天在北美館看到的台灣旅遊八十年展的圖畫。圖面看到的事七十多年前馬蘭社的景致。放在這裡,遙想我在巴黎孜孜矻矻的黑米老弟。

原圖在這裡找到的



馬蘭社印象

村上無羅 1934
  馬蘭社位於卑南(臺東)西北,依宮本延人的看法,屬於阿美族所分布五區中 的卑南阿美族。參照昭和八年(1933)大園市藏所著《現代臺灣史》可知:從昭和 六年底以來,全臺有三八三○四二頭牛(幾乎每戶農家有一頭牛),其中水牛數量 最多(有二九六○五八頭,佔百分之七十七),其次是黃牛,與印度牛。當時印度 牛有四百多頭,是自英領地印度輸入後所改良的品種(與黃牛交配的品種)。而依 印度種來臺的不同,在改良後的用途上又分為肉牛與乳牛兩種(肉牛不但肉美,也 適用於農耕;至於乳牛,一時還在畜養實驗階段),其中臺東廳便是當時畜養印度 肉牛的地方之一。雖然原住民畜牧印度牛的狀況如何在昭和八、九年時並不清楚,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大正十二年(1923)的時候,原住民已經開始畜牧印度純種牛 及印度雜種牛(應該就是改良品種),不過印度純種牛的畜養情況一直沒有起色, 數量逐漸減少,反倒是印度雜種牛逐年繁殖增加。
  村上無羅把卑南馬蘭社的印象剪輯成一幅快樂農村的景致。有蘇鐵、有檳榔樹 、也有木瓜樹;有印度牛、有阿美族、也有日本人;有中央山脈、有台東平原、也 有祥和無比的氣息。理蕃的日警悠哉地閒聚在牛車旁,或是在聊天、或是在偷閒, 三人只佔了畫面上小小的左下一角,不過卻不能忽視他們,因為他們是施澤者也是 操控者。
  日本人獎勵卑南地區的阿美族原住民畜養印度配種牛隻成功,可說是理蕃政策 在臺東落實的具體成果-這就是讓村上無羅印象深刻之處。作品從畫家眼中所見原 住民從事生產活動,富於鄉土情調的一面出發,卻也肯定地回應了統治者理蕃政策 上的成果。(劉學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