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05

肌樂的心得

朋友寫msn來的時候,看到她的暱稱變成:
「女人不能太過脆弱到危急我的獨立,但又不能獨立到否定我的脆弱」(我想主詞是男人)

有趣的說法。

據 說是她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一位作家艾倫狄波頓(Allain de Botton)在「我談的那場戀愛」這本書裡面說的。突然覺得這種感覺,和昨天在百無聊賴之下,看伍迪艾倫的片子時 給我的感覺很像(昨天看了電視上播的Husbands and Wives):兩者的觀察方式裡,都有一種無法以意志去找到確定結論的感受。朋友說這是男性作家形成的觀點,也有道理(想想伍迪也是男劇作家)。這種感覺 似乎是一種從男 性出發,把自己對依賴和獨立的認識建立在女性形象上的觀點。

天外飛來一想,聯想到此間常常出現教會為國際學生辦的聚會。 星期六大家寂寞難耐的時候,大部分認識的人都去了這些fellowship的 聚會。偏偏對我來講,這種用宗教建立起來的小團體,有一種讓人覺得無力的溫情想像。這兩個感覺碰在一起的時候,就覺得美國人用這種溫情想像外國學生的需 要,似乎和男人想像女人的需要頗為類似。

重點是什麼?

第一,如果以後錯過了聚會,不要怪別人,要自己好好的娛樂自己。自己生命中產生的焦慮,是沒辦法以別人提供的方式來處理的。
第二,伍迪艾倫的片子越來越可以好好看看。以前覺得他說的故事帶著強烈的不信任感,或者是對人際關係的sarcasm,但是昨日再看卻覺得他的觀察很實際地說出關係裡的基本問題;我們以為我們在認真的經營關係的時候,實際上似乎只是在逃避自己想要的變化。

雖然這心得有如雞肋(肌樂?可以噴八百零七次喔),不過還是留下來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