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06

[書摘] 展覽的意義與理解的開放

他大概不知道自己在看的是小津安二郎的展覽,也許箱子裡的東西讓他想起什麼,而不自覺地發出興奮或害怕的叫聲吧.... 智力不全未必造成欣賞的障礙,,有些智障孩子甚至是這些方面的天才。可是文學呢?我第一次從這個角度看文學,發現她是一種排斥智障者或者智力為成熟的孩童的藝術,這竟令我感到慚愧。可是,除了最簡單的詩歌,文學的確沒法容納這群智力上的單純者...

NHK曾經替大江健三郎和大江光拍過一齣名為《父子交響》的電視紀錄片。...我看到的是大江健三郎帶著兒子參觀廣島原爆紀念館的片段。大江光顯得非常害怕,站在門口不肯進去,但神色溫和的父親卻堅持著。大江光已經是個三十幾歲的大人,而且是個作曲家,但到了這時候卻完全像個孩子,雖沒有吵鬧但卻明顯對父親的作法表示抱怨。...事後大江健三郎在一次名為〈時代賦予我主題〉的演講中提及這件事,說兒子看展覽後神情消沈,父親也因此感到沮喪。問到他的感想,大江光只是說,都不行呢。據大江健三郎的理解,兒子這樣說,一方面是指原爆所造成的傷亡太可怕,這樣的世界太荒誕惡濁了;但另一方面,父親帶著兒子去看這樣恐怖的東西,也真是不行。

大江健三郎作為戰後成長的一代,以核危機、日本人的反省和兒子的智障作為主題,成為日本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可是在文學方面,父親一直所致力探索的核危機,以致於通過小說這種行事思考的種種問題,當中包括大江光自己的智障所帶來的痛苦和啟悟。也近乎不可能和兒子分享。

縱使孩子最終對所謂文學這回事還是一無所知,或者只有片面的印象,甚至覺得這是一段不太稱心的經歷,但憑著單純的思維,他還是會因為展管的氛圍和父母的態度而理解到,文學--或者電影--是一件莊嚴的事情。正如大江光必定理解,原爆的不行。那是培養孩子嚴肅看到世界,看待人生的方法,當中包括正視自己所不能理解和不能接受的事情。

董啟章,《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