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這樣的連結最早發生在高中時代念莊裕安寫的「音樂靈藥」。那個時代把推銷古典音樂當作生活作息配樂的人(後來台北愛樂電台到很有系統地接手了這個工作),大概就非他莫屬了。 那本書大概可以看做是,古典名曲導讀,發燒名盤精選,還有生活情境自我管理的綜合。說不定想要研究臺灣的知識管理和生活品味變化,這種古典音樂生活,戶外生活,知性旅遊生活等等類型的自我塑造,都應該是在研究的範疇之內。
怎麼想到這裡來了呢?今日春光正好,卻心情有點起伏。昨天去了DC一趟看櫻花,從一片樹頂白雲到垂柳的粉紅,美不勝收,不過今早起來之後,鼓起勇氣詢問某件事,卻讓我心情又跌落了下來。想起手邊可以讓情緒改變的音樂,似乎不是平常學著聽的各類音樂,而是以前當作唯一而現在早已不聽的拉赫曼尼諾夫。慶幸著上次我在電腦裡還放著米開朗傑里的拉氏四號鋼琴協奏曲,馬上放出來試圖「力挽狂瀾」。果然效果卓著,神奇地好像我的情緒退燒藥一樣
回想著如果在大學時代的我,一定會無理地要求跟我在一起的女孩,把拉氏的四首鋼琴協奏曲都聽過,然後跟他說,我所想的,我所感受的,就是這音樂裡面的變化和組合。哈哈,現在大概沒有這種大膽妄為的要求,但是幼稚的心態好想還是沒有改變。奇特的是,為什麼對我來說,聽古典音樂還是比其他音樂容易整理心情?是音樂的規律還是從小的制約呢?
天氣好,音樂聽完了,出門唸書!
4 comments:
我也很喜歡拉大師,不過一次聽個四首會不會太猛了!
(小女子我一回挺多很認真地聽個兩個樂章就覺得情緒高張地不得不關掉音響囉?)
不要是巴夫洛夫那隻狗就好了。
你可以找個跟你一樣喜歡拉赫的人,不就得了。搞不好她還會跟你說,我所想的都在第2號交響第3樂章之類的。這樣你們還可以交換cd。
交換CD是好主意,只是我想拉大師我自己用就好,不要去荼毒別人了。從以前聽到現在,還是最喜歡第二號的第二樂章和第四號的第一樂章。
Me, too!!
Then, do you like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by Edward Elgar?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