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2006

有些時候用看的比較好

最近眾人在不同的地方討論斷背山,觀看斷背山,我卻因為這部電影被朋友罵了一句滾開!

原因何在呢?我有個朋友很喜歡斷背山,或者說她對於斷背山的整個情緒很投入。於是今天我在網路上跟她談論的時候,我一直用「理性」質疑的角度,想要知道為什麼女生對於這部片比男生(至少我聽過的幾個人的角度)反應更強烈。我反覆地用一種「不理解」的態度詢問著,最後她生氣了,留下一句fuck off然後就下線了。

一開始我很不能接受,我們不是在理性地討論一個「感覺」嗎?為什麼她要這樣反應?後來我發現,這樣的態度讓她覺得我一點都不瞭解她的感覺,甚至好像是在反覆地「嘲諷」她以身體感受和情緒所得來的結論。這樣的詰問方式似乎是我一直不能改善的問題,我常常不同意別人,喜歡用揶揄嘲諷的角度來看事情。好聽一點說,這是讓自己站在一種批判的角度(但是我好像一點也沒有批判到自己),真實一點說,這是自卑加上害怕。我害怕我不能在真正需要分析和批判的時候看世界,於是在日常時候不斷地把這樣的角色帶在自己身上。像個怕忘記某個東西而一直反覆自我唸誦的神經質小孩。

不過回歸斷背山,我覺得這部片留存了許多細微的線索,讓因為劇情而有所感動的觀眾,可以在之後回溯地尋找觀看當時沒有立刻捕捉到,卻在討論之後發現細節的驚喜。(倒要謝謝那位朋友,她提到了許多人都在這部片之後出現了addicted to discussion board的狀況,我想這是這部電影吸引觀眾回應方面成功的地方)。可是以說故事的角度來看,我卻覺得斷背山說的有點平淡。當然會有人覺得平淡終究是最綿密長久的,但一部電影令我著迷之處,在於它可以把生活故事轉變成對於想法的重組或挑戰。在斷背山的電影情節裡,我似乎看不到這樣的轉換。

另一個讓我疑惑卻沒有進一步得到澄清的問題是:對於這部電影,基督徒的反應似乎大於非基督徒(有人在討論區裡說This movie makes me a humble Christian),女性的反應大於男性(許多女性朋友看了都久久不能自己),異性戀的回應多於同性觀者(這點我不能確定,只是我沒有得到任何Gay friends對於這部片的評論,也許之後會有修正)。和我對談的朋友對我這樣的說法不以為然,認為我這樣的觀察預設「女性不會對於一部談男同性情誼的電影有那麼強的反應」。這倒是一個錯誤的指責了,我這三個觀察應該是獨立存在的,我也沒有把斷背山當作是純粹談同志情愛的電影來看。

最後,其實我在兩三位對這部電影有強烈感受的朋友身上,想要詢問的是:How does emotion opens up the channels for making sense of oneself? Why is reasoning of self identity attached to the use of emotion, and why does the reasoning always come after unprecedented catharsis?

經過過於喧囂的對談,最後是我(一向cynical)的評論:
贊曰:雄辯是銀但終會發黑,沈默是金卻希有難得

以下是幾個在網路上的觀後感,讀者有興趣也可以參照:
毒舌派。斷背山
我看《斷背山》
想見斷背山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女性的反應大於男性,異性戀的回應多於同性觀者..."?

我的gay friends裡有愛極斷背山的,也有無動於衷的。但女性vs 男性,異性戀 vs 同性戀不都是false dichotomy 嗎,這種超級比一比icep 桑玩玩就好,不要太認真嘛!

Anonymous said...

恩,Nikar說出國王新衣的問題了。看來遇到性別和情緒的時候,一些思考魔障還是沒有破除...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