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006

台灣作為愛情工業中心....?

昨天在聯合報看到某個觀點投書,作者似乎是為了「應景」有感而發,把台灣的「中心思想」轉向販賣愛情的軟體(小說,電視劇)和硬體工業(旅社,愛情用具...)方面的宏圖。

我帶著揮之不去的疑惑過了下雪的情人節,這樣的「中心」思想大可不必吧?媒體不斷報導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往中國傾斜的時候,多數短暫的想像力似乎都放在如何「挽留」台灣作為某個區域「中心」的地位。營運中心,高科技研發中心,或是這種的另類中心,一種從經濟「中原」「被迫」偏居的心態仍然沒有改變,沒有重新認識台灣跟鄰邊的關係。從知識的角度來看,沒有認清邊緣的相對性很難發現什麼是屬於自己的中心(例如印度的subaltern study);從經濟或者資訊的角度來看,中心可以是server,卻也應該可以是hub。如果作為server,必須要知道如何回應和轉譯不同的要求,如果作為hub,對於怎樣提供最好的訊息流通管道,如何讓hub裡的成員對整個環境有足夠的訊息選擇,需要的卻也是對整個線路配置的充分瞭解,而不是宣告自己是個hub而已。


以此不倫不類的一篇反省,悼念卜過世的孫運璿先生(1913-2006)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真巧
我看到了同篇報導
並有著類似的荒謬感